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詳解
一、電子信息技術
(一)軟件
1、系統軟件
2、支撐軟件
3、中間件軟件
4、嵌入式軟件
5、計算機輔助工程管理軟件
6、中文及多語種處理軟件
7、圖形和圖像軟件
8、金融信息化軟件
9、地理信息系統
10、電子商務軟件
11、電子政務軟件
12、企業管理軟件
(二) 微電子技術
1、集成電路設計技術
2、集成電路產品設計技術
3、集成電路封裝技術
4、集成電路測試技術
5、集成電路芯片制造技術
6、集成光電子器件技術
(三)計算機及網絡技術
1、計算機及終端技術
2、各類計算機外圍設備技術
3、網絡技術
4、空間信息獲取及綜合應用集成系統
5、面向行業及企業信息化的應用系統
6、傳感器網絡節點、軟件和系統
* 采用OEM或CKD方式的集成生產項目除外
(四)通信技術
1、光傳輸技術
2、小型接入設備技術
3、無線接入技術
4、移動通信系統的配套技術
5、軟交換和VoIP系統
6、業務運營支撐管理系統
7、電信網絡增值業務應用系統
(五) 廣播電視技術
1、演播室設備技術
2、交互信息處理系統
3、信息保護系統
4、數字地面電視技術
5、地面無線數字廣播電視技術
6、專業音視頻信息處理系統
7、光發射、接收技術
8、電臺、電視臺自動化技術
9、網絡運營綜合管理系統
10、IPTV技術
11、高端個人媒體信息服務平臺
* 采用OEM或CKD方式的集成生產項目除外
(六)新型電子元器件
1、半導體發光技術
2、片式和集成無源元件技術
3、片式半導體器件技術
4、中高檔機電組件技術
(七)信息安全技術
1、安全測評類
2、安全管理類
3、安全應用類
4、安全基礎類
5、網絡安全類
6、專用安全類
* 市場前景不明朗、低水平重復,以及簡單的技術引進類信息安全軟件及其相關產品除外
(八)智能交通技術
1、先進的交通管理和控制技術
2、交通基礎信息采集、處理設備及相關軟件技術
3、先進的公共交通管理設備和系統技術
4、車載電子設備和系統技術
二、生物與新醫藥技術
(一)醫藥生物技術
1、新型疫苗
2、基因工程藥物
3、重大疾病的基因治療
4、單克隆抗體系列產品與檢測試劑
5、蛋白質/多肽/核酸類藥物
6、生物芯片
7、生物技術加工天然藥物
8、生物分離、裝置、試劑及相關檢測試劑
9、新生物技術
(二)中藥、天然藥物
1、創新藥物
2、中藥新品種的開發
3、中藥資源可持續利用
(三)化學藥
1、創新藥物
2、心腦血管疾病治療藥物
3、抗腫瘤藥物
4、抗感染藥物(包括抗細菌、抗真菌、抗原蟲藥等)
5、老年病治療藥物
6、精神神經系統藥物
7、計劃生育藥物
8、重大傳染病治療藥物
9、治療代謝綜合癥的藥物
10、罕見病用藥(Orphan Drugs)及診斷用藥
11、手性藥物和重大工藝創新的藥物及藥物中間體
* 簡單的改變制備工藝的品種除外
(四)新劑型及制劑技術
1、緩、控、速釋制劑技術——固體、液體及復方
2、靶向給藥系統
3、給藥新技術及藥物新劑型
4、制劑新輔料
* 簡單改變劑型和給藥途徑的技術除外
(五)醫療儀器技術、設備與醫學專用軟件
1、醫學影像技術
2、治療、急救及康復技術
3、電生理檢測、監護技術
4、醫學檢驗技術
5、醫學專用網絡環境下的軟件
* 機理不清、治療效果不確定的產品除外
(六)輕工和化工生物技術
1、生物催化技術
2、微生物發酵新技術
3、新型、高效工業酶制劑
4、天然產物有效成份的分離提取技術
5、生物反應及分離技術
6、功能性食品及生物技術在食品安全領域的應用
(七)現代農業技術
1、農林植物優良新品種與優質高效安全生產技術
2、畜禽水產優良新品種與健康養殖技術
3、重大農林植物災害與動物疫病防控技術
4、農產品精深加工與現代儲運
5、現代農業裝備與信息化技術
6、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節水農業
7、農業生物技術
三、航空航天技術
1、民用飛機技術
* 無動力運動滑翔機、教練機等除外
2、空中管制系統
3、新一代民用航空運行保障系統
* 通用獨立的機場運行保障信息顯示、控制設備及儀器除外
4、衛星通信應用系統
* 3位半以下便攜式通用測試儀表等除外
5、衛星導航應用服務系統
四、新材料技術
(一)金屬材料
1、鋁、鎂、鈦輕合金材料深加工技術
* 高污染高能耗皮江法生產金屬鎂及鎂合金、常規鋁合金、仿不銹鋼鋁建材和一般民用鋁制品除外
2、高性能金屬材料及特殊合金材料生產技術
* 高能耗、高污染的“地條鋼”和一般建筑用鋼、常規鑄造、常規機加工項目除外
3、超細及納米粉體及粉末冶金新材料工藝技術
* 超細鎢粉及碳化鎢粉和傳統工藝生產常規粉末冶金材料及制品除外
4、低成本、高性能金屬復合材料加工成型技術* 鋁塑復合管材、鋼(鋁)塑門窗等一般民用產品除外
5、電子元器件用金屬功能材料制造技術* 常規電力電工用金屬電線、電纜及漆包線材料,貴金屬漿料及陰極、陽極鋁箔等除外
6、半導體材料生產技術
7、低成本超導材料實用化技術
8、特殊功能有色金屬材料及應用技術
9、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及其應用技術* 性能為N45以下和磁能積加內稟矯頑力之和小于60的常規燒結NdFeB永磁體,燈用三基色熒光粉、綠黃色長余輝稀土發光粉和普通CRT熒光粉除外
10、金屬及非金屬材料先進制備、加工和成型技術* 常規鑄造、常規機加工項目,電弧噴涂、鍍鋅磷化、電鍍硬鉻(銅)、火焰噴涂、噴焊、滲氮滲碳等中低檔表面工程技術用以修復部件的項目除外
(二)無機非金屬材料
1、高性能結構陶瓷強化增韌技術2、高性能功能陶瓷制造技術3、人工晶體生長技術* 鉭酸鋰、鈮酸鋰、釩酸釔、六面頂金剛石、藍寶石和石英晶體除外
4、功能玻璃制造技術5、節能與環保用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制造技術
(三)高分子材料
1、高性能高分子結構材料的制備技術
2、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的制備及應用技術
3、高分子材料的低成本、高性能化技術
* 以下普通材料除外:普通塑料的一般改性專用料;普通電線、電纜專用料;流延、吹塑、拉伸法生產的通用薄膜;普通管材、管件異型材;普通橡膠制品;以聚乙烯、聚丙烯為基材的降解材料;普通PS、PU發泡材料;普通塑料板材等
4、新型橡膠的合成技術及橡膠新材料
5、新型纖維材料
* 服裝面料、襯布、紗線、常規或性能僅略有改善的纖維及服裝;常規的非織造布、涂層布或壓層紡織品、一般功能性纖維產品等除外。
6、環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的制備技術及高分子材料的循環再利用技術
* 淀粉填充的不完全降解塑料及制品;單純填充材料;廢舊高分子直接回用、單純降解塑料制品等除外
7、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應用技術
(四)生物醫用材料
1、介入治療器具材料
* 一般性能的支架和導管(包括導絲)除外
2、心血管外科用新型生物材料及產品
* 性能一般的單葉、雙葉金屬人工心臟瓣膜及傳統生化改性技術處理的生物瓣膜或其它產品除外
3、骨科內置物
* 一般性人工關節和骨科內固定材料除外
4、口腔材料
* 一般的復合樹脂充填材料、種植體、銀汞合金、藻酸鹽印模材料除外
5、組織工程用材料及產品
6、載體材料、控釋系統用材料
7、專用手術器械及材料
(五)、精細化學品
1、電子化學品
2、新型催化劑技術
3、新型橡塑助劑技術
4、超細功能材料技術
* 常規的粉體材料除外
5、功能精細化學品
* 以下產品除外:生物降解功能差或毒性大的表面活性劑;通用溶劑型涂料,通用水性建筑涂料及普通防銹涂料,低檔涂料及助劑;普通打印墨水;低水平重復生產的精細化學品等
五、高技術服務業
1、共性技術
2、現代物流
3、集成電路
* 雙列直插(DIP)、金屬封裝、陶瓷封裝技術除外
4、業務流程外包(BPO)
5、文化創意產業支撐技術
* 僅僅對國外創意進行簡單外包、簡單模仿或簡單離岸制造,既無知識產權,也無核心競爭力,產品內容涉及色情、暴力、意識形態、造成文化侵蝕、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除外。
6、公共服務
7、技術咨詢服務
8、精密復雜模具設計
9、生物醫藥技術
10、工業設計
六、新能源及節能技術
(一)可再生清潔能源技術
1、太陽能
(1)太陽能熱利用技術
* 簡單重復生產的產品除外
(2)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
* 簡單太陽電池組件的封裝和低水平的重復性生產除外
(3)太陽能熱發電技術
2、風能
(1)1.5MW以上風力發電技術
(2)風電場配套技術
3、生物質能
(1)生物質發電關鍵技術及發電原料預處理技術
(2)生物質固體燃料致密加工成型技術
(3)生物質固體燃料高效燃燒技術
(4)生物質氣化和液化技術
(5)非糧生物液體燃料生產技術
(6)大中型生物質能利用技術
4、地熱能利用
(二)核能及氫能
1、核能技術
2、氫能技術
(三)新型高效能量轉換與儲存技術
1、新型動力電池(組)、高性能電池(組)
2、燃料電池、熱電轉換技術
小型燃料電池的關鍵部件及相關產品;直接醇類燃料電池的關鍵部件;實現熱電轉換技術的關鍵部件及其相關產品等
(四)高效節能技術
1、鋼鐵企業低熱值煤氣發電技術
2、蓄熱式燃燒技術
3、低溫余熱發電技術
4、廢棄燃氣發電技術
* 高熱值燃氣發電技術及產品除外。
5、蒸汽余壓、余熱、余能回收利用技術
6、輸配電系統優化技術
7、高泵熱泵技術
8、蓄冷蓄熱技術
9、能源系統管理、優化與控制技術
10、節能監測技術
11、節能量檢測與節能效果確認技術
七、資源與環境技術
(一)水污染控制技術
1、城鎮污水處理技術
2、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3、城市和工業節水和廢水資源化技術
4、面源水污染的控制技術
5、雨水、海水、苦咸水利用技術
6、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
(二)大氣污染控制技術
1、煤燃燒污染防治技術
2、機動車排放控制技術
3、工業可揮發性有機污染物防治技術
4、局部環境空氣質量提高與污染防治技術
5、其他重污染行業空氣污染防治技術
(三)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與綜合利用技術
1、危險固體廢棄物的處置技術
2、工業固體廢棄物的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3、有機固體廢物的處理和資源化技術
(四)環境監測技術
1、在線連續自動監測技術
物、有機污染物等采樣分析技術
2、應急監測技術
3、生態環境監測技術
(五)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技術
(六)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技術
1、重點行業污染減排和“零排放”關鍵技術
2、污水和固體廢物回收利用技術
3、清潔生產關鍵技術
4、綠色制造關鍵技術
(七)資源高效開發與綜合利用技術
1、提高資源回收利用率的采礦、選礦技術
2、共、伴生礦產的分選提取技術
3、極低品位資源和尾礦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 一些常規的污染控制技術除外:1、常規工藝技術裝備組合的水處理技術;2、城市混合垃圾和畜禽糞便制肥技術;3、 20噸以下的鍋爐脫硫除塵技術;4、油煙凈化技術(吸附、靜電、噴淋);5、技術含量低的用工業廢物制造建材項目;6、一次性餐具及相關材料技術;7、未經安全評價的用于治理環境污染的生物菌劑技術;8、室內空氣凈化空氣清新劑及常規消毒技術
八、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
(一)工業生產過程控制系統
1、現場總線及工業以太網技術
2、可編程序控制器(PLC)
* 以OEM方式集成的PLC產品除外
3、基于PC的控制系統
4、新一代的工業控制計算機
(二)高性能、智能化儀器儀表
1、新型自動化儀表技術
* 一般傳統的流量、溫度、物位、壓力計或變送器除外。
2、面向行業的傳感器技術
3、新型傳感器技術
* 采用傳統工藝且性能沒有顯著提高的傳感器 (包括:熱電偶、熱電阻、電位器、電容、電感、差動變壓器、電渦流、應變、壓電、磁電等原理的傳感器) 除外
4、科學分析儀器、檢測儀器技術
* 傳統的氣相色譜儀除外
5、精確制造中的測控儀器技術
(三)先進制造技術
1、先進制造系統及數控加工技術
*低附加值的和低技術含量的零部件加工技術除外
2、機器人技術
* 性能和結構一般的沒有知識產權的普通機器人除外
3、激光加工技術
4、電力電子技術
* 性能一般的電源變換產品除外
5、紡織及輕工行業專用設備技術
* 性能一般的普通紡織機械、性能一般的包裝機械及柔性版印刷機、卷筒進料多色凹版印刷機、不干膠商標印刷機除外
(四)新型機械
1、機械基礎件及模具技術
* 常規通用工藝技術,性能、結構、精度、壽命一般的普通機械基礎件、普通塑料模具和冷沖壓模具除外
2、通用機械和新型機械
* 性能一般的各類普通泵和閥門除外
(五)電力系統信息化與自動化技術
1、采用新型原理、新型元器件的電力自動化裝置
2、采用數字化、信息化技術,提高設備性能及自動化水平的技術
3、電力系統應用軟件
4、用于輸配電系統和企業的新型節電裝置
* 傳統的高、低壓開關設備,常規的發、供、配電設備除外
(六)汽車行業相關技術
1、汽車發動機零部件技術
2、汽車關鍵零部件技術
3、汽車電子技術
4、汽車零部件前端技術
………………………………………………………………………………
更多情形及對策,歡迎致電北京專攻(www.bjzixun.net):400-6800-876